2021年04月02日

双轨制真行得通吗?国家课程的“好基础”+IB课程的“强能力”一个都不能少 | 大咖说

18世纪,一位客人参观富兰克林的实验室时说,“您做的这些工作有什么用?” 富兰克林反问,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?因为,在富兰克林看来,科学的价值并不显示在诞生之初,而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。

探访燎原双语学校(以下简称燎原双语)的过程中,我脑海中一直想到这个故事。教育是一项带着孩子“与时间做朋友”的事业,在漫长的12年学校教育中,给孩子埋下什么样的种子,才能让他们在未来人生中收获助益与价值,这是一个问题。

愿意直面这个问题,并以此为起点,着手变革教育的学校不多,但燎原双语是其中之一。

本文转自公众号:看教育 ID:EnsightEducation


640.jpeg


在很多家长的眼中,燎原双语学校一直是很低调的存在。燎原双语前身为创建于1992年的上海市燎原实验学校。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民办双语学校,它主要采用的国家课程教学。2016年,其正式更名为上海市燎原双语学校,并以中国国家课程为基底,融合IB国际文凭组织PYP(小学项目)和MYP(中学项目),尝试国际课程的本土化探索之路。 

经过近30年的深耕沉淀,燎原国际化课程探索的路子逐渐亮眼起来。2021开年,经IB资深认证官的考察和评估后,燎原双语喜获IBDP认证。从此,其所属的育莘教育也荣升为上海第二家幼小初高IB一贯制教育集团。 

不是对外国课程的拿来主义,也不是把孩子送进国外大学的送出主义,燎原借用IB先进的教学方法,来辅助和嵌入国家课程,从而去打磨一种以培养孩子能力为导向、关注其跨文化适应力、多元文化理解力,以及孩子长远发展的融合教育模式。

 “看一个学校国际化教育的程度有多高,还需要看学校本土化的程度有多深。因为你扎得够深的时候,你才能看得更远。” 采访中何诗美Narcy说道。Narcy硕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,目前担任上海市燎原双语小学部副校长一职。

管理之外,她还兼任着IBO(  国际文凭组织,英文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)的多项工作。比如说,IB教师工作坊培训官,IB学校认证授权组成员、IB区域驻场代表等。


640.png


本身学习英语师范专业,早早定下从教志向的Narcy,毕业后顺利进入沪上一家双语学校担任PYP 中方老师,主要进行PYP课程的教学(当时,PYP大多于国际学校中实施)。授课之余,Narcy申请去日本求学,学习社会学(教育方向)。 正是这次学习的经历让Narcy对教育的认知有很大的转变,也是让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IB是可以和一个国家的国家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的。 的确,日本于1979年开始引入IB课程,是目前亚洲国家为数不多的国际化教育融合较成熟的国家之一。位于日本关西的千里国际是一所令Narcy印象最为深刻的学校。作为一所K-12一贯制学校,它在彼时已经将日本的本土化教学与IB做到了很好的融合。

“这一段经历让我先于实操之前就看到了一个IB课程是如何在日本进行本土化。” 加之多年PYP小学项目授课经验及项目认证管理,参与IB PYP融合中国国家课程的研究和双语教学实践,作为资深的教育者,Narcy可谓一路见证了国际教育在上海的落地、生根,衍变成国际化课程的过程。 一提到IB课程,很多家长和教育者立刻会反射出“高难度、高挑战”的标签,好像“难”即IB课程的精髓,但实际上,IB含金量最高的价值,在于其一步步带领学生学会学习、化难为易的能力,在于其对教师的提升,与高兼容性的特性。 在整整一上午的学校探访与对Narcy校长的访谈中,我们深入了解了燎原如何以IB为“方法”,将之融入国家课程,打磨出更适合中国学生的本土课程,从中我们看到了发生在一所学校两大转变:


第一是教师的转变,让学生成为“教”的起点,

第二是课堂的转变,让学习能力成为知识之上的金线。



点击继续阅读,燎原双语两大转变

相关新闻与活动